西安重陽宮——道教全真祖庭
收藏本站
在線咨詢
 工作時間
周一至周五 :8:30-17:00
周六至周日 :8:00-17:30
 聯系方式
陳道長:029—84906200

重訪金臺觀 吳克敬

 二維碼

 

 陜西寶雞金臺觀玉皇閣  晁峪知青拍攝


重訪金臺觀,我是受到專門的邀請的。記得頭一次訪問,我可沒有這樣的優待,我那時在馮家山水庫參加會戰,輪休的日子,幾個走得近的人,拉著架子車,繞了百余里的路程,去了金臺觀?,F在來想,我們為什么去金臺觀?到那里去做什么?一概十分糊涂。糊涂著去了,看到的情景,是破敗的、荒涼的,遠沒有這一次來看到的規整、新鮮、迷人。


這次我是坐車訪問的,一條寬闊的盤山公路,鋪著平展展的柏油,黑油油纏在山坡上,直達金臺觀,下車即是橫矗著的玉皇閣。閣是新建的,閣前是一處平臺,閣后還是一處平臺,四周圍了護欄。我憑欄而看,看到了寶雞市,云里霧里的,很有些朦朧美感。我知道我是站在寶雞市的高處了。倏的,腦子里不知怎的冒出兩句詩來,竟是王荊公的名句,“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先生的詩極佳,用在這里,恰切不過。趨前去看,閣前的石獅華表拱衛的玉皇閣正門上,有一副楹聯,上聯是“神思昭寶邑,泰山渭水庇佑十萬生民”,下聯是“仙跡筑金臺,瓦否騰冠函蓋三千世界”。想來這該是一位先哲的遺墨了,為兩層飛檐式的玉皇閣增添了太多的光彩!


我不用遲疑,因為我的身邊已有零零散散的香客,魚貫而來,他們都是一臉的虔誠與敬畏,我聽見他們邊走邊嘟囔:“今兒個初一,要給三爺燒香哩!”他們嘟囔的三爺不是別人,正是供奉在這里的道教仙師張三豐。我跟在他們身后,從右側的偏門進到觀內,還沒等兩只腳都跨過門檻,就有濃香擠進了鼻孔。朝前看時,三清殿前的香爐里,青煙裊裊,把個三清殿襯托得好不莊嚴。緊挨正殿的臺前兩側,各立一塊石碑,左為《金臺古觀碑》,右為《張三豐遺跡記碑》。漫漶的碑文都記了些什么呢?早已無從談起,僅是立碑的時間尚能辨清,是明朝大順元年,據此推算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了。


三清殿算是一個分界線,它與相接的偏殿合在一起成為前院,過了三清殿就是后院了。東華亭是后院中的一處景點,很有必要細觀一番的。登上亭子,舉頭來看,穹頂雕梁畫棟,蔚為壯觀。在這里我們明顯地感到,其建筑風格與前院相比,大為不同,前院的飛檐翹角在這里沒了用場。然建造者心思獨用,既要防止滑坡,又得節省空間,這就依著坡勢,開窯建廟了。這個方法真是不錯,形成了目前極為少見,且又規模宏大的上下兩層窯洞式寺廟群。


窯廟下層正中的一間是三豐洞,亦被叫做“張三豐傳道洞”,它是整個后院的中心建筑。相傳張真人當年就是在這兒講經傳道的,所以至今香火最盛,在所有廟中規格也最高。廟外建有廊亭,亦有楹聯,上聯是“尋有德之人,人人得度”,下聯是“種無根之樹,樹樹皆空”。顯然是在規勸塵世間的“無德”之人應幡然悔悟,一心向善。我于佛、道少有研究,然而,對于這樣一副聯句,卻有一種靈犀相通般的頓悟。廊亭邊上各有一碑,叫做“瓜皮文碑”,書法藝術精妙絕倫,被喻為書林的奇葩。走進三豐洞,真人鶴發童顏地端坐上方,旁有道童侍奉,下有金剛力士護衛,一個個怒目相嗔,威嚴挺拔。我驚嘆于民間藝人精湛的技藝了,這廟里的真人、道童、力士,只要你盯住他們的眸子看,看一會兒就會被那眼目所點化!難怪前來進香的善男信女,總要伏身跪前,望著諸神的圣容,默默祈禱。


在三豐洞的兩旁按照一定的順序依次排開的還有藥王洞、姜塬洞、關帝圣君廟等等,總的來說,其形制都不及三豐洞。求福的人往往是出了這洞又進那洞,奉香、燒紙、叩頭、祭酒、許愿,有條件的還獻上供品,往功德箱里捐些香火錢,這幾乎成了一種程式,凡進廟來的對每一位尊神都不敢有絲毫的怠慢。以至見了男性神都叫“爺”,且吐字很重,音節也拖得較長;見了女性神都叫“娘娘”。說來也怪,造廟之初設計者是要通過中國傳統的禮儀觀念把人的貴賤對象化到神的身上,實際也正是這樣做的。把主神放在中心位置,其他各神按地位的高低再排。而現在,我眼前的這些信徒是決然不會把諸神分出尊卑等秩來的。在他們看,不同的神有不同的職掌,不管少了誰都是要犯忌的。


噼里啪啦的爆竹聲,于此突然響起,我猜得來,是有香客還愿了呢!空靈的道觀因此又多了幾分祥和的氣氛。


陪同訪問的主人,是金臺觀建設的管理者。我對他們已有的建設,不僅是欣賞的,而且更是感動的。我從他們的介紹中得知,他們還有新的方案等待實施,古觀的明天,將比今天更光輝。


已經離開了,我卻回過頭來,驀然看見一縷七彩的霞光,縈繞在綠樹婆娑的金臺古觀,久久不散。那是對我的再一次相約嗎?我在心里給自己說,我還要來的。


(2014年10月22日發表于《文化藝術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