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重陽宮——道教全真祖庭
收藏本站
在線咨詢
 工作時間
周一至周五 :8:30-17:00
周六至周日 :8:00-17:30
 聯系方式
陳道長:029—84906200

《太上感應篇》講疏(一)   陳景展

 二維碼

  

  一、篇章

  據《歷代真仙體道通鑒》第二十三卷記述,《感應篇》為太上老君于東漢靈帝光和二年(西歷179年)正月十五日,與太極真人徐來勒、正一真人及從官千萬,為仙人葛玄在天臺山降示的諸品仙經之一(現天臺山桐柏宮仍存有三真降經之跡)。老君言《感應篇》為“天府所定世人罪福篇目”,又曰:“功滿三千,白日升天。修善有余,坐降云車。弘道不已,自致不死?!?/span>


  《太上感應篇》收錄于《正統道藏·太清部》,共三十卷,含《進太上感應篇表》、《太上感應篇敘》、《記述靈驗》。


  《進太上感應篇表》為太一宮焚修道士胡瑩微在紹定六年八月進皇帝的一份表。紹定六年是西元1233年,當時的皇帝,應是宋朝的理宗皇帝。道士胡瑩微在進皇帝的這份表中言,此經出自《瓊章寶藏》?!董傉聦毑亍吩瓰椤墩腿f壽道藏》,由于在南宋淳熙年間這部《道藏》被全部抄錄,宋孝宗賜名為《瓊章寶藏》。表中稱贊《太上感應篇》“千二百懇懇之辭,億萬載昭昭之誡,然必賴明良之敷闡,乃能率眾庶以皈依?!钡朗亢撐⑦M表的目的則是“伏望皇帝陛下俯留一覽,誕布四方,俾(使)爾民皆遷善之歸,自樂從于教化,則是書為扶世之助,庶不負于君師?!碧粚m胡瑩微在給皇帝的這份進表中,隨表上進了《太上感應篇》一部八卷。今北京圖書館藏有《太上感應篇》明刻一卷本和元刻八卷本、明刻八卷本幾種?!墩y道藏·太清部》所錄三十卷本,乃是由八卷本析卷而成。張元濟《涵芬樓燼余書錄》和董康《太上感應篇集傳·序》稱,二人曾目睹宋版八卷本,與《道藏》本合?!短细袘獢ⅰ?,集合了馮夢周、溫懷仁、陳奐子、龔幼采、鄭大惠、葉應輔、真德秀、陳天昌等十人作的序或跋。馮夢周的序中說:“始而萌于一念慮,終而散為千萬端?!饼徲撞傻陌衔闹姓f:“太上無言,不得已而言?!薄吧普叱8?,不善者常禍。感而為應,應復為感。循環無端,有以類至,宜非可以文寶索也。彼托文字而傳者,削之又削之,至于不容削;繇文字而悟者,忘之又忘之,至于無可忘。銷聲剝華,呈真露樸,心與道混,隨感隨應?!薄笆谷巳斯芤陨茷楦袘?,則諸福之物,皆其心官統之。雖太上此篇,藏諸金匱可也,吾亦將守中焉?!?/span>


 《記述靈驗》,收錄了《感應篇》的靈驗記數則。引述如下。一則言峨眉令奉議郎叫王湘,因觀《感應篇》,就焚香發愿行數十件事,后因病氣絕,尸身臥床,已被換好了衣服,男女親人俱皆哭泣,他陽神離軀,聽見哭聲逐漸微弱。不久,聽見有人說,王湘欲行《感應篇》,真樂善者,請速放還。然后,就蘇醒了。一則言遂寧府周篪,因講說《太上感應篇》,死后還魂,醒后告訴他的妻子,自己被力士押至本州旗下,見俱是鄉里餓死者,十分懼怕。后被傳喚到殿內,殿上坐者,貌如人間畫的星官像,說,你本在饑饉籍中,但你講說《太上感應篇》,你雖然自己行持不到一二,但聽了你的講說的,為善的很多,行持的也很多,還有證得仙果的,這都是你的功勞,現在,將你改到壽祿籍,并予以放還,如果日后能堅固善心,可證大道,不再入地獄。周篪出來,一吏告誡他說:“汝還陽間,更宜將《感應篇》廣行流布。若一方受持,一方免難;天下受持,天下豐治。傳受之士,功業不淺。非但脫水火盜賊疾苦之厄,凡能平心待物,亦可祈求男嗣,添注壽祿。廣而充之,可造神仙?!币粍t言臺州王竺,有次男叫王凈,年四歲,因被邪崇所害,外出嬉戲后回家不能言語,三日后,身死。王竺心切,發愿刊印《太上感應篇》,欲王凈的魂魄再入母胎,為其兒子。后果生一男,取名師回。某年,其妻病危,王竺又發愿刊印《太上感應篇》,次日刊行時,其妻病即痊愈。一則言一人叫楊道機,言有一鄉人叫宋子止對他說,有一云游道人,因久病死在所居墻外,晚間,忽然來見他,似乎有話要說,說貧道已死,不久又復活了,遇到了一些怪異的事情,想給你說說。道人言自己姓張,天彭人,家中經營酒業,后來破蕩,就入了道流,一路上靠誦《太上感應篇》化緣謀生。到了雅安,有一茶樓,供養出家人,要求他念誦《太上感應篇》。他雖是至誠念誦,卻總是念一半,每次他都有所愧疚。數日前,自己病故,被鬼吏帶到廳上,被問為何生前誦《太上感應篇》只誦一半?貧道不敢回答。又說,你雖有過,但亦有功,令還回人間,受百日辛苦。出去時,一吏告誡:“汝以誦經,不及全篇,所以至此。今既生還,若到人間,可究全篇,及化世人誦念此經,即可免汝之罪?!焙髲埖廊丝拗嬖V宋子止,自己將以《太上感應篇》普勸念誦,一以愿奉道之人,消災集福;一以贖減自己不誦全篇之罪。一則言簡州進士王巽,一個冬天因病被陰府所攝,見一山,金字寫著“東岳府”,內有許多青衣道士,仰視殿左有一碑,高丈余,金書《太上感應篇》,他誦讀敬禮而出,又來到一個地方,寫著“速報司”,忽然有人叫他的名字,說道:“太上圣訓,汝既面睹,切宜欽奉,從此當持殺戒?!敝笏褋?,疾病即刻消失了。又有隨緣助印《太上感應篇》,由誦而覺,由覺而行,皆獲感應者,不勝贅述。


 《太上感應篇》三十卷,原題宋·李昌齡傳、宋·鄭清之贊。李昌齡為北宋太平興國的進士,《宋史》中有《李昌齡傳》。鄭清之為南宋大臣,字德源,號安晚,著有《安晚集》六十卷,《宋史》中有《鄭清之傳》。鄭清之有一首叫《燈薪》的七言絕句,詩曰:“小草虛心不染塵,傳燈會上屢焚身。光明一點元無盡,漫結空花作好春?!?/span>


  在《道藏輯要·尾集》中收錄的《太上感應篇》,前面除《太上感應篇序》外,還有《太上感應篇持誦儀則》。編撰于萬歷年間的《續道藏》中收錄的善書《水鏡錄》,也輯錄了此經?!端R錄》由五部善書組成,《太上感應篇》、《梓潼帝君戒士子文》、《陰德延壽論》、《放生文》和《殺生七戒》。


  《太上感應篇》有“天下第一善書”、“勸善第一書”、“歷代狀元、宰相必讀之書”等諸多美譽。經文一共一千二百七十四字,帶上標題和經首的“太上曰”三字,首尾一共一千二百八十二字。本經以“禍福無門,唯人自召”作綱領,以“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作總結。經前有第三十代天師虛靖真君頌一首,經后有太極真人贊一首。宋理宗曾在《太上感應篇》篇首御筆題了“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八個字,協助其刊印、流通,使得此經廣受推崇。


   《太上感應篇持誦儀則》說:“凡受持之士,先須盥漱焚香,嚴整衣冠,洗心滌慮,至誠禮念圣號。畢,然后調聲正氣,字字句句,分明念誦,心慕身行,自然災消福集,一切祈求,無不感應?!边@里所稱的“至誠禮念圣號”,是指《太上感應篇》前的十九個誥章,合八十一拜。其分別是:“大彌羅誥”,九拜;“太陽誥”,四拜;“太陰誥”,四拜;“斗姥誥”,四拜;“天皇誥”,四拜;“紫微誥”,四拜;“東極誥”(太乙救苦天尊),四拜;“雷祖誥”,四拜;“北極誥”(真武祖師玄天上帝),四拜;“南極誥”,四拜;“西極誥”,四拜;“青陽誥”(東華帝君),四拜;“正陽誥”(鐘離權祖師),四拜;“純陽誥”(呂洞賓祖師),四拜;“文昌誥”,四拜;“關圣帝君誥”,四拜;“虛靖天師誥”(第三十代天師張繼先大真人),四拜;“柳祖誥”(宏教真君柳守元),四拜;“程祖誥”(宏濟真君程濟),四拜。焚香拜畢,然后跪誦經文。


   “十直”齋日(每月初一、初八、十四、十五、十八、廿三、廿四、廿八、廿九、三十日)持誦《太上感應篇》和十方天尊的圣號,其功德更大?!冻终b儀則》中說,十直之日“乃諸天下降,觀人善惡、察人功過之辰。若能皈依遵行,堅持齋戒,可免劫獄之苦,及超度先亡,功德不可思議?!?/span>

   全真教龍門派昆陽祖師王常月大律師在其編著的《初真戒律》中,提到《太上感應篇》。昆陽祖師告誡玄門弟子,凡入太上正宗法門,無論道俗,必要遵依太上金科玉律,供養大道尊像,表通都天糾察王天君,受持“三皈依戒”和老君“積功歸根五戒”。然后,于每日清晨,焚香念誦《太上三元三品三官大帝護國佑民延生保命真經》,接念《太上感應篇》。逐日演誦,校正自己身心有無所犯。每誦經篇一句,則反思曰:我能受得否?我能行否?如此勇往精進,言行不茍,三皈不犯,五戒無虞,煅煉百日,惡念盡消。器皿已凈,方許受虛皇天尊所命“初真十戒”。

 二、篇名

 太上

 《太上感應篇》篇名和經首冠以“太上”。這里的“太上”二字,有兩重涵義。一是指先天尊神太上老君道德天尊,二是至高至尊、至上至極之稱?!短细袘芬浴疤显弧比珠_首,是給學者開明,此經功德莫可稱量,乃是太上老君所垂示,以開度天人。所以,在《感應篇》中,“太上”的第一重意思,即是言太上老君。太上老君,即三清境尊神中的道德天尊?!短鍖氄a》曰:“隨方設教、歷劫度人。為皇者師,帝者師,王者師,假名易號。立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隱圣顯凡?!逼錈o始無因,為元炁之宗祖。我們經??吹揭恍W術研究者將“老子”和“太上老君”混為一談,眾多的《太上感應篇》注解中,也誤將“太上”二字解釋為老子。說“太上”姓李名耳字伯陽號老聃,楚國曲仁里苦縣人……讀者需明確的是,這種說法是言“老子”的,用以言“太上”是片面的、不正確的。老子是太上老君在商高宗時的一個化身,其名號是有時間、地域、身份等局限性的。太上老君則是居太清仙境,在四種民天之上,是歷劫常在的,亙古以來,無始無終、無生無滅的。


 《太上感應篇》是太上老君垂示天人之文,理所當然,篇名中冠以“太上”二字,其第二重意思,即是指此經至極至尊、可為修身度命之至寶。比如,“太上洞玄靈寶升玄消災護命妙經”、“太上洞玄靈寶智慧定志通微經”、“太上三元三品三官大帝護國佑民延生保命真經”、“太上虛皇天尊四十九章經”、“太上黃庭內景玉經”等等,這里的“太上”,都是至高至尊、至上至極的意思。

  感應

 “感應”二字,在《太上感應篇集注》中解釋說:“由此動彼謂之感,由彼答此謂之應。言善惡感動天地,必有報應也?!币簿褪钦f,人心向上天發出至誠之愿,稱為“感”;上天給人以回饋,如空谷回音,稱為“應”。


  《太上感應篇敘》中說:“太上無言,不得已而言?!贝蟮兰湃蝗珑?,萬靈叩之則鳴,不叩則不鳴。以心觀天下,萬靈皆從元始祖炁而來,性靈本一,只因自迷自誤,乃至墮入四生六道,丟失根本,流離苦海?;蛴谢筐B畜生受刀割之痛,或有地獄餓鬼受火炭刀山之苦,或有猙獰魔王,或有雖在人倫中,卻瘸跛瘋癲、盲聾喑啞、貧窮孤寡、卑賤壓迫;亦有金童玉女、笙歌笛舞、果肴奇珍、喜悅仙子,人倫中,亦有富貴康樂、寧靜怡然、澹泊逍遙之輩;更有自古以來,歷代得道真仙、飛升祖師不可計數。三界內外,六道之中,緣何差異如此懸殊、迥異?


  太上道祖《道德真經》云:“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開劫以來,升沉由己,禍福自召。古語云:“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一語,道盡了古今歷史、萬境由來、自身過往。天地不偏私,不愛人,不恨人,只在因人所作,予以賞罰。人遵天地之理,則得其善報;人悖其理,則得其懲罰。故《陰符經》曰:“天有五賊,見之者昌?!狈蔡煜率?,得禍因己,得福因己,如此了了。成語曰:“自作自受”,或“自種自收”。


  孔圣人曰:“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不可以為道?!敝皇侨缃袢诵牟还?,不察天道、不信善惡之報。所以,愈墮愈深,沉淪諸趣,以幻為真,以丑為美,以曲為直,以偽為真,以惡為善,更有以勤勞孝悌為愚昧,以誠實淳樸為恥笑,以歌舞淫樂為高雅,以奢侈浪費為莊重,以種種違天道為人之常倫。天豈能不降之災?


  人不施恩,何來福報?人常行善,何來災殃?大道寂然,非叩不鳴。道不求人,是人求道。天地視人,不過螻蟻。奈何螻蟻自取滅亡?奈何螻蟻不自省悟己過,而怨天地不公?人不懺悔反省、廣積陰騭、激流勇進,神明緣何接引度你?人不自度、自保,而求苦厄、沉淪,奈天地何?


  所以,我們常常在道觀聽到這樣的詞語:“有感必應”、“有感必孚”,或“有求必應”。這就是在開示大眾,人心有感,天才有應。感為因,應為果。那么,如何去“感天、感地、感神明”?我們身在三界之中。欲界有六重天,色界有十八重天,無色界有四重天。一共二十八重天。三界之上,有四種民天。四種民天上,有大赤天、禹馀天、清微天,為三清仙境。三界之內的眾生,皆在輪回之中。重陽祖師在《立教十五論》中說:“欲界、色界、無色界,此乃三界也。心忘慮念,即超欲界。心忘諸境,即超色界。不著空見,即超無色界。離此三界,神居仙圣之鄉,性在玉清之境矣?!蹦敲?,我們有心愿向神明表達,也是需要焚香的,叫“香云達信天尊”。沒有這個“使者”或稱“尊神”,你的心愿無從走出三界,無法到達三清真境。高功上表,也是要把凡間墨筆,通過內煉真炁,使之抵達上天。并且,通過掐訣念咒,護持表文,使之不落黑道。所以,燒香有咒,叫“常焚心香,得大清靜”。外焚草香,是傳情達意的工具。這個“心香”,才是真香。草香容易燒,心香怎么燒呢?恒持“大清靜”。天人之間,層層相隔。所以說,真香有八種:道香、德香、無為香、清靜香、自然香、妙洞真香、靈寶慧香、超三界香。這八種香,是真正給神明、給祖師敬的香。真香,不出自己的心田,不出自己的方寸。一念純真,即可上與天通。貪婪癡妄,燒遍名山洞府,化幾座金山銀山,也還在這五欲六塵的苦海里。有的祖師得道之后,一動念,上天就知道,一發心,就可調兵遣將、呼風喚雨。因為心無雜,所以鬼神欽伏。人人都可以,只是妄念多。人人自有三清境,只是追逐不返。


  我對于《感應篇》的理解,也是經歷了一個過程的。從一開始,只是理解它是一部善書,到后來誦持“四品經”,再到后來明師指點性命玄理,再到后來自己接管道場利益十方。七八年下來,才明白“感應”二字是天下萬物之間運化的基本道理。一切善惡循環,一切承負報應,一切緣來緣去,一切成住壞空,都在這“感應”二字里。如此,無須一個文字,自然明了世間的道理。因為看見了??匆娏松〉娜瞬暮蝸?,看見了受苦的人苦從何生,看見了享福的人福有多少,看見了成道的祖師依據何路,看見了自己的過去和現在,看見了生生滅滅的基本道理??疵靼琢?,自然就知道該怎么做了。發大精誠心,內功外行不可偏頗。既要性命兼顧,還要利人救物。我也絕望過,也因貧困到了走投無路的境地。恰恰是在這個時候,我看見了神明??匆娏俗鎺煹摹皯?。越是在你因為困境而孤立無援的時候,你離神明越近。你的舉念,唯有這個時候,神明可以感知。有感,必有應。所以,受苦的人有福了。那是精進的石頭,不是絆倒你的,而是墊腳的、助你成長的。也只有在絕望和困頓中,你才會放棄一切,只留下人世間最寶貴的東西——潔凈的、無雜的心靈。我是在這樣的時刻,感知到什么寶貴,什么與我們的生命毫不相關的。因為那一刻,看見了真諦。


   我要強調的是,《感應篇》是一部修仙成道的經典,而不僅僅是勸善書。沒有大智慧的人,無法寫出這樣一部一千二百多字的典籍?!陡袘方沂镜氖怯钪娴幕疽幝桑骸暗湼o門,唯人自召”,這八個字,點明了一切。既然萬物的一切都是自召,那么,試圖改變命運的眾生該怎么做呢?《感應篇》的總結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八個字,是結論,是答案,是給眾生指明的光明之路。這八個字,是宋理宗皇帝御筆題在《太上感應篇》經首的。這八個字眾生如果能奉持,皆可出地獄、出輪回、出苦海、出三界,得一切福報,成仙了道,依憑此字。有人算命,想問前世今生。但你心底清澈,前因后果自然看見。算命,無論問什么,最終求的,無非兩件事,一是得福,二是避禍。再加一個,修行人除了得福、避禍之外,還想成仙。三件事的答案是一樣的。就是《太上感應篇》中的這八個字。所以,呂祖有首短詩,名曰《勸世》,詩云:“一毫之善,與人方便。一毫之惡,勸君莫作。衣食隨緣,自然快樂。算是甚命,問什么卜。欺人是禍,饒人是福。天眼昭昭,報應甚速。諦聽吾言,神欽鬼伏?!?/span>

《太上感應篇》之所以是歷代狀元、宰相必讀之書,原因就在這里。它揭示了天理。你依從了天理,那么,福報自然就來,智慧自然就來,世間萬象,自然了悟。  (《三秦道教》季刊2016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