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道德經》與風水 ?玉靈子 二維碼
太上混元,無極大道,萬類資始。鴻蒙依次始判,陰陽因之肇分?!兜赖陆洝返谄呤徽略唬骸拔嵫陨跻字?,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不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圣人被褐懷玉?!庇纱丝芍?,老子之文,另有一翻奧秘,不同于一般文史哲文字。謹將《道德經》與風水學相關的知識寫出,以供與仁人大眾共賞之,求教于方家。 一、上善若水、居善地 《道德經》第八章曰:“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鼻耙痪渲v上善若水,后一句講居善地的益處。郭璞《葬書》曰:“風水之法,得水為上,藏風次之?!憋L水學中首重水,所以上善若水?!盁o風則氣聚,得水則氣融”,古人對風水的考察首先看山向地理環境,然后擇其吉而營筑,城郭室舍及墓地等,始其達到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善地即是風水寶地,只有居善地才則能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故無尤者,即是居善地,而體現了“上善若水”之德性而不與人爭的結果,正是風水中得水為上的善地效應。 “上善若水、居善地”的典型代表即是我國的首都北京。首都從來都不是按地處國家的中心來選擇的,而是依據上善若水、居善地來選擇的。龍脈是地理五絕之首,是相地時首先要考察的要素。從世界范圍來看,地球上三大龍脈均發源于昆侖山,龍脈之祖為帕米爾高原,這里被風水師稱為“全球生氣之源”,它向東輻射出中國的主軸:中脈(昆侖山—秦嶺—大別山);向西、東南、東北輻射出三條世界級大龍脈:西大龍脈、南大龍脈、東大龍脈。 昆侖山所在的北緯33度線是一條很特殊的緯度線,此線附近是地球的黃金風水龍脈帶,人類文明發源地都在其周圍。遠離此線的地方被稱為“外化之地”,如亞洲西北部、非洲南部、南極洲……它們要么獨立而成一體,要么在龍脈干道的末端,很難得到“生氣”的滋養,不利于文明的發展傳播。 東大龍脈是最長的龍脈,源自帕米爾高原,經興安嶺到達切爾斯基山脈和楚科奇半島,然后跨白令海峽而連接科迪勒拉山系,再跨德雷克海峽而到達南極洲??频侠绽较翟诿绹硟鹊穆浠矫}部分最寬闊,地氣最強盛,由此造就了美國的強盛。據考古學證明,古代中國人沿東大龍脈進入美洲,締造了瑪雅文明。 西大龍脈的主干明顯,分支不多,東半段在北緯33緯度線附近,是三大古文明(古印度、古巴比倫、古希臘)發源地。其走向為:帕米爾高原—阿富汗和伊朗—小亞細亞半島—巴爾干半島—阿爾卑斯山—伊比利亞半島。西大龍脈還有兩條分支:一條北上烏拉爾山,形成歐亞大陸的分界線;另一條南下非洲。 南大龍脈從帕米爾高原沿喜馬拉雅山到橫斷山,南下入馬來半島、印度呢西亞群島,東行至新幾內亞、新西蘭,最后橫貫南極山脈的兩個分支。南大龍脈和東大龍脈的體型巨大,分支眾多,走勢分分合合,共同將太平洋包圍成一個超級大明堂,對應于伏羲先天八卦的東南方兌卦,而歐亞大陸則對應西北方艮卦。 中國處于世界三大龍脈的交點上,“生氣”極旺,是世界上風水最好的國家(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中只有中國完整地保存了古文化即道教文化)。華夏文明的主體誕生在中脈(昆侖山、秦嶺)附近,與北緯33度線平行。昆侖山脈經祁連山、秦嶺后分為兩支,北支入太行山為青龍,南支入大別山為白虎。從全球范圍來看,昆侖山的左青龍為地球的東大龍脈,右白虎為南大龍脈,案山為太平洋島鏈:阿留申、勘察加等。東大龍脈高于南大龍脈,即左青龍高于右白虎,再加上案山低伏,明堂遼闊,風水絕佳。從小范圍看,長江處于北緯33線度附近,它由中國的中脈、南脈相夾而成,生氣充沛,和黃河一起孕育了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 中國中脈太行山與北脈陰山匯合于華北北部,它們的地氣滋養了近800年來中國的都城北京。北京的東南方有渤海為水氣之源,又有潮白河和永定河兩大水系滋養;正南方向有泰山為朝向,近有華北平原為明堂,是中國北方最好的風水格局。在北京以北,大小興安嶺與長白山構建了東北平原這片肥沃的穴地,但黑龍江最終外泄于日本海,不利于聚氣。如果它注入渤海,便利于中國掌握東北亞。(鄙人愚見中日問題才是當務之急,應早于南海問題解決,若從風水學的角度來講。) 二、美之為美、善之為善 《道德經》第二章曰:“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之相生,難易之相成,長短之相形,高下之相成,音聲之相和前后之相隨?!贝苏轮饕v風水的辯證內涵,正復為奇、善復為妖,美的可以造成惡的結果,善的會造成不善的影響。居善地,還要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相互配合,才能是真正的風水寶地。至善的風水布局必須是慎終如始,不可掉以輕心,草率布局。如此方可相互轉化,惡的可以轉化成美的、善的。正如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三、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 道德經第二十三章曰:“希言自然。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于人乎?故從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樂得之;同于德者,德亦樂得之;同于失者,失亦樂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風水造化之道的妙用,不牽強不造作,在寂靜恬淡之中自然而然,因時順理,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是謂希言自然。風水的哲學基礎是陰陽五行學說和天人合一的觀念,方法來源是六爻和八卦,并結合天干地支和九星運用于實踐中。其終極目標就是要占據“藏風聚氣”的風水寶地,以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達到天人合一的最佳風水效應。風水學中講究陰陽平衡,若失衡必飄風終朝,驟雨終日,然而飄風、驟雨不能長久。風水布局中應堅持風水之道其猶張弓乎。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馀者損之,不足者補之的原則。才能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 四、地得一以寧 《道德經》第三十九章曰:“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候王得一以為天下正,其致之,天無以清將恐裂,地無以寧將恐發,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候王無以貞將恐蹶。此章提出“得一”二字,這個“一”字是古人高度概括,用“數代”方式來形容“道”。很不易理《道德經》第四十二章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逼湟粸闊o極大道,包涵陰陽二氣。本章中的一即時間與空間的統一講,地得一以寧,即是山水環境與元運得到統一,居住其間自然安靜適宜呢。 五、水之柔、則莫行 《道德經》第七十八章曰:“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為天下王。正言若反”。此章將風水的作用,莫之能勝是對風水作用的高度概括。一命、二運、三風水人生成功的三寶,唯有風水的改變才是改變命運的捷徑。天下莫不知,莫能行。因為風水學博大精深,不是看幾本書就可以學會的,都是由師父口口相傳,外人都知道,雖有其書,但無其人,所以莫能行。就像《黃帝陰符經》一樣,黃石公傳張良,張良找不到傳人,只能長埋地下,等待有德之士再重現人間。風水學也一樣,真正懂風水的人并不多。正言若反,正面的道理都是通過反面的教訓來獲得的。 六、結束 《道德經》提出上善若水、居善地。這是明確的風水學內容?!吧仙迫羲币裁黠@是風水寶地條件之重點。美之為美、善之為善。講風水善惡的辯證內涵。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和地得一以寧講風水的哲學基礎是陰陽五行學說和天人合一的觀念,方法來源是六爻和八卦,并結合天干地支和九星運用于實踐中。其終極目標就是要占據“藏風聚氣”的風水寶地,以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達到天人合一的最佳風水效應,高度概括了風水哲學理論。水之柔、則莫行概括了風水的作用,強調了風水學的學習是不易的。 (作者系陜西古建園林規劃設計研究院特邀專家;西安市風景園林協會特邀專家)
文章分類:
風水
|